【资料图】
《我的祖国》(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家喻户晓,国人耳熟能详。这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先说一个插曲。2016年12月一位女作家在香港大学演讲,题目是《一首歌,一个时代》,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在场的香港浸会大学一位副校长被问到启蒙歌曲的时候,说是《我的祖国》,副校长还唱了第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现场许多学生随之合唱,气氛立即高扬。相关视频后来在网上流传。当时我还在节目中提到此事。
《我的祖国》有多种版本,有一个交响曲版本,值得一说。
2018年7月18日,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在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成立于1840年,是英国最古老的乐团,也是以皇家命名的三个交响乐团之一,经费来源于英国王室,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这支乐团的主要赞助者。
当天音乐会的曲目都是交响乐名曲。按照惯例,乐团在音乐会开始的时候,演奏了到访国家的乐曲,利物浦爱乐演奏的就是管弦乐版《我的祖国》,乐曲声刚刚响起,台下的观众为之欢呼,开始跟着演奏合唱,乐团演奏家们似乎略显不习惯,但立即安定下来继续演奏。
利物浦爱乐的指挥瓦西里·佩特连科1976年出生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从小接受音乐教育,2002年在西班牙卡达柯斯(在加泰罗尼亚)的国际音乐指挥比赛获第一名,两年后即被利物浦爱乐聘为首席指挥,年仅26岁。(与他同姓的52岁的西里尔·佩特连科,同样出生在俄罗斯,是柏林爱乐的音乐总监。两人同为欧洲乐坛的传奇。)这位青年指挥家的苏联/俄罗斯背景,似乎使他在指挥《我的祖国》的时候,更加能够理解乐曲的真谛,更加能够带动乐团的演奏融入中国观众。
佩特连科一开始就以他的激情带动了整个乐团,乐团的管乐部分高昂激越,色彩非常明亮,随后的弦乐部分音色饱满温暖,充分体现了歌曲的抒情性,难怪观众的哼唱这种不合常规的现象,不仅没有妨碍演奏,反而刺激了乐团,形成了难得一见且无法重现的互动。整个演奏不到5分钟,却是高潮迭起,整个演出一气呵成,精彩异常,观之令人动容。后来听过多个不同的乐团演奏版本,总觉得佩特连科指挥的这个版本最激动人心。
还值得一提的是钢琴家郎朗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那是2011年11月华盛顿中美峰会结束后,东道主举行国宴,郎朗在现场演奏了一曲《我的祖国》。郎朗先是与爵士乐大师赫比·汉考克以四手联弹的形式演奏拉威尔《鹅妈妈》的片段《瓷偶女王》,然后独奏了《我的祖国》。郎朗的演奏行云流水,以钢琴充分表现了歌曲的神韵,博得全场一片喝彩。
相信《我的祖国》将长盛不衰,成为中国人永久的音乐记忆。(何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