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晚,两台新能源汽车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搭乘”顺丰航空O37595航班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
(资料图)
8月1日,长沙市2023年重点公路项目建设集中推进会暨全市普通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集中开工建设仪式举行,一批重点公路项目刷新“进度条”……
十年磨一剑,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抓住行业风口,大踏步走在全国前列。
一
作为一种绿色、节能的汽车产品,新能源汽车的流行不过数载。但为了下好“这盘棋”,长沙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精心布局。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长沙与比亚迪的连接始于2009年。当时合资汽车风头正旺,比亚迪虽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却并未受到业界的过多关注。但在布局新厂址时,长沙市政府的用心之举赢得了比亚迪方的好感,“其他一些地方就是带着政策来,长沙在招商时却写了一本书,等于给我们做了一个方案,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比亚迪集团湖南地区总负责人、长沙比亚迪党委书记周晓州说。
长沙选择了比亚迪,比亚迪恰好遇见长沙。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经合作洽谈,2009年9月1日,长沙比亚迪生产基地开始动工,2012年5月正式投产,成为继深圳、西安后的第三座电动汽车产能制造基地。从100辆的订单起步,长沙比亚迪逐步扩大产能,目前已发展成为比亚迪在全球唯一集客车、乘用车、卡车及专用车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基地。
产业想要腾飞,还需全产业链开展助力。整车生产制造在雨花、刀片电池在宁乡、高端电子智能终端在望城……2020年,比亚迪长沙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入驻宁乡高新区。“仿佛一觉醒来,地就空了。”周晓州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如今,比亚迪动力电池四条产线已全面投产,2022年日产刀片电池就超过70000片。
比亚迪在长沙的全产业链布局,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比亚迪在湘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持续坐稳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把手”地位。同时,比亚迪长沙生产基地,也成为深圳全球总部之外,乘用车、客车、卡车及专用车等产品线最齐全的全球新能源战略基地。2023年,比亚迪蝉联《财富》世界500强,位列榜单212位,跃升224位,成为今年排名升幅最大的中国企业。
比亚迪的成功,也吸引着众多新能源汽车落户长沙。目前,长沙拥有比亚迪、广汽三菱、三一汽车、上汽大众、北汽福田等6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38.5%;2023年一季度,长沙新能源汽车产值实现218.7%的增长。
产量激增,销售同样给力。特别是在出口方面,新能源汽车已取代服装、家电、家具等传统出口商品,跻身外贸出口“新三样”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其尤为青睐。根据长沙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南出口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30.2亿元,增长44.7%,高于出口整体增速43个百分点,成为湖南外贸出口新增长点。其中,湖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电动载人汽车5亿元,同比增长205.8%。
二
白色车身点缀着绿色线条的电动公交车,在2009年就驶上长沙街头,成为长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整车制造引入“巨头”,长沙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交通运输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
公共交通承载着市民的庞大出行需求,在节能减排方面更应发挥“领头羊”的作用。长沙是交通部第一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之一,以发展“绿色公共交通”为己任。但早在2011年,大部分市民还对新能源汽车感到陌生时,比亚迪K9纯电动公交车就率先在长沙开展示范运营,2013年实现批量投放。
作为全国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之一,长沙自2009年起开始使用新能源公交车,2015年淘汰全部黄标公交车,2016年起新增公交车全部为纯电动公交车,推广力度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遥遥领先。截至目前,在全国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为77.2%的背景下,长沙主城区公交车新能源汽车比例已达到100%,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出租车、长途客车、货车……更多的交通运输车辆也开始选用新能源汽车,“绿色”逐渐成为长沙城区公路上的主色调。不少车主表示,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相比节省更多成本,加上政府的补贴政策,置换新能源汽车对他们而言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电池为新能源汽车行驶提供核心动力,是其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长沙便“先人一步”,开展先进储能材料探索。
由中南大学初创团队创办的公司——杉杉能源是探索路上的“佼佼者”。2003年,杉杉能源在长沙麓谷成立第一个基地,此后不断创新,一路高歌,成为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其独家的4.45V高电压钴酸锂产品远销海内外,甚至自信打出了“全球每100人当中,就有20人在使用我们的材料”的口号。
自信,源自实力。目前,杉杉能源在长沙拥有10万吨锂电动力电池材料长沙基地,计划分四期完成10万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的投资计划,预计年产能10万吨,可满足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年产值200亿元。此外,杉杉能源还于2021年与外企巴斯夫携手,共同创建合资企业,构建起涵盖原材料、正极材料前驱体、正极活性材料及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的业务闭环。
01:45如今,作为“2022年新型储能十大城市”之首,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产值于2022年突破1000亿元,拥有链上企业150家,是全球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之一。德赛电池、大华股份、邦普循环、弗迪电池……在长沙各大经济开发区,先进储能有关企业已“遍地开花”。
为鼓励先进储能产业继续高质量发展,长沙政府也拿出“真金白银”予以支持。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沙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实施细则》中明确,从用电奖励项目、创新鼓励项目、应用推广项目、招商激励项目、龙头打造项目等方面着手,对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先进储能材料企业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多可节省生产成本近千万元。
产业兴旺,自然引来资本青睐。7月28日结束的“储动潇湘,投资有招”新能源汽车及先进储能产业资本论坛上,5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产业基金管理人、产业私募机构、企业代表汇聚长沙,在投资人与管理人分组交流会分会场共计开展五轮磋商交流,交流场次超过200次,实现资本在长沙先进储能产业的“充分流动”。
01:38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提前布局,通过引进重点企业和引导技术创新抢占先机,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政策先行,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给力。早在2014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引导消费、培育产业”的原则,加速新能源汽车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凡在2023年7月17日至9月30日活动期间,在长沙市内购买家用燃油车、新能源乘用车的个人消费者,可凭新车购车发票等资料通过指定平台申报领取相应的电子消费券补贴……”新能源汽车正带旺消费,走入千家万户。
三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各个区县(市)纷纷加快布局,助推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09年比亚迪从雨花经开区起步,历经14年的磨炼,如今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头部企业,这之中,雨花给予了它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近年来,雨花区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夯实优良产业生态根基,进一步延链强链为比亚迪营造最优“生态圈”。目前,雨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集聚11家制造类和服务类规上企业,2022年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值682亿元,增长55%。
借助2023湖南汽车展览会暨长沙市汽车消费节,雨花区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设置趣味汽车品牌打卡路标,打造“雨花比亚迪基地全品牌旗舰店街区”;组织比亚迪等重点车企开展汽车巡展、异业合作宣传等活动,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
05:50与此同时,河对岸的望城、宁乡也加快步伐,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道路上高速迈进。今年5月,湖南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在长沙市望城经开区投产量产,为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注入了“芯”动能。湖南德赛电池成立于2022年3月3日,从开工建设到投产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这已经是他们与长沙的“二度携手”,“2019年我们就将智能手机软包电池项目落户望城经开区,该项目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良好业绩,所以2022年,我们又把集团成立以来最大的项目——储能电芯项目引到长沙来。”
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优质的合作平台也是重要支撑。宁乡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先进储能方面同高校、企业、研究院等开展深度合作,“我们有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省级的技术中心,实现了中南大学及其他高校20多项的成果转化;与湖南航天搭建了新材料的检验检测中心。”
8月1日,在宁乡市公路养护中心宁横中心站,长沙普通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据公布的年度目标计划,2023年长沙将建成充电站74个,配套充电桩830个;2024年将建成充电站23个,配套充电桩266个……
当前,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向着“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进发。
四
2022年,长沙新能源汽车产量44.72万辆,位居全国新能源车产量“第五城”。可以说,全国每生产16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长沙造”。
特斯拉扎根上海,合肥引入蔚来,小鹏牵手广州,西安问鼎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下一个十年,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跑出“加速度”?
配套设施的完善是新产业的增长点。
产业发展,基建先行。作为与新能源汽车相伴相生的基础设施,长沙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市民对于充电桩的需求,着手开展有关布局。《长沙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长沙市将建成各类充电桩16.3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充电桩3.8万个以上,专用充电桩0.9万个以上,居民自用充电桩11.6万个以上。
长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国介绍,计划未来三年内投资1.38亿元,分三期在长沙市99个乡镇公路沿线建设99个经营性充电场站,1112个充电设施,全面完善车桩相随、适度超前、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智联网汽车与智慧城市的发展并驾齐驱,正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一个“蓝海”。在智联网汽车的竞争中,长沙已成功入围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目前,作为全国首个集齐智能网联汽车4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长沙共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企业360余家,实现年产值逾200亿元。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已吸引百度、中国汽研、舍弗勒、吉林大学长沙研究院等90余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累计产值约60亿元。
“年度研发费用超过200万元,按实际研发投入的10%给予补贴;采购设备总额3000万元以上,最高补贴设备总额的30%;购买工业厂房(自用),补贴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近日,湘江新区出台《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企业入驻、人才引进、场地租赁、研发投入、活动举办等多个方面,“一揽子”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多场景应用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助推器。
7月28日,第四届湖南国际绿色发展博览会上,由盈峰环境自主设计的新能源电动清扫车、清理车、抑尘车,广受关注。“以18吨洗扫车为例,一辆燃油车一年的碳排放50吨,噪音85分贝;而电动车碳排放为0,噪音低于68分贝,环卫作业不扰民。”盈峰环境供应链管理部总监兼新能源技术中心总监谢波介绍。据了解,早在2008年盈峰环境就推出国内首台纯电动扫路车。15年过去,盈峰环境已发布第五代新能源技术平台,产品覆盖道路清扫清洗、垃圾转运、市政园林、光伏清洗、移动充电等上百个品种近200多款车型。
以“含绿量”推动发展循环经济。
新能源汽车报废及循环利用,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
今年2月16日,《长沙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车用动力电池等产品类废物回收体系覆盖率达到50%。
潮起湘江,势头正旺。
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余载的成长,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飙突进,“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角逐正日趋激烈。对比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领先的上海、西安等城市,长沙的新能源汽车规模总量仍然偏小,产品结构偏单一,高端车型和附加值高产品较少。
乘着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东风,长沙正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充分整合优质科教资源,鼓励、引进更多企业来长建立研发创新中心,加快高校技术成果本地转化,突破“卡脖子”技术,全面提升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站在下一个十年的“风口”,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蓄势待发!(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陈星源 刘丹 伍玲 张伟 朱泽寰 ;校读:符卓棻)